寫稿
投稿
氫能產業鏈包括氫氣生產、儲運和氫氣應用三個部分。其中,制氫作為氫能產業鏈的上游至關重要,是氫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和源泉。假如制氫項目不足,盲目去發展加氫站和氫燃料電池,就有可能面臨“無米下鍋”的困境。
冬奧會刺激張家口制氫項目大幅增加
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有47個制氫項目,其中內蒙古、張家口、山西、吉林等部分省市擁有大量制氫項目。
即將到來的2022年河北張家口冬奧會,可能是張家口制氫項目激增的重要原因,根據北京交通研究院編制的《張家口賽區冬奧會交通服務車輛能源保障加氫站規劃》,冬奧期間將有2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投入運營,需要34.1噸/日的制氫能力。

為此,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制定印發了《張家口氫能保障供應體系一期工程建設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并制定了特別詳細的規劃和保障措施,該計劃明確規定:
1、制氫能力:2022年冬奧會前,制氫能力將達到1萬噸/年;
2、加氫站:一期工程建設16座,其中2020年底建成10座,2021年6月底建成6座。
可以看出,張家口有很多制氫項目,是冬奧會的積極影響。當地政府已經做出了相應的安排,項目的規劃和運營相對容易。
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全面推進
從項目相關企業來看,央企優勢比較明顯。中國石化、國家能源集團、大唐集團、國電投、吉電股份等大型國有企業是許多項目的主體。國有企業在資金和技術方面優勢明顯,尤其是許多國有企業在業務轉型上面臨困難,大力發展氫能替代化石能源,既是商業需求,也是政治使命。
中央企業在地方發展制氫項目更容易協調與地方政府的關系,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障礙也較少。
盡管央企在制氫項目建設方面優勢明顯,但民營企業仍可憑借自身的專業性和創新性,在一些具體項目中分一杯羹。
尤其是風電光伏制氫項目,相應的民營企業在所難免。例如,在風電光伏領域發展勢頭良好的金風科技、隆基股份、陽光電源等公司從事風電制氫和光伏制氫,該項目也有其特殊的優勢。
計劃項目較多,實際投產卻很少
據47個項目統計,大部分項目尚未建成投產,部分項目僅處于承包階段,已投產的項目僅有12個,大部分項目開工時間不明確,一些項目僅處于承包階段。
部分項目已明確在今年底或明年投產。從目前的規劃來看,項目投產應該有時間趕上后續加氫站的使用,因為目前加氫站的建設周期也在規劃中,投產較少。隨著上述制氫項目產能的釋放,未來氫能將從源頭上更加豐富。

往期精選回顧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