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稿
投稿
近日,廈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《廈門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(2025—2027年)》,要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技術與裝備輸出高地,目標打造“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”,到2027年氫能裝備及材料生產企業達到30家,開通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路線,建成加氫站3座。探索綠氫在工業、儲能等領域應用場景,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氫能產業示范應用鏈條。
技術創新方面,重點推動電解水制氫成套裝備、固態儲氫材料及裝備、氫燃料電池成套設備、氫能汽車、氫能備用電源等核心技術取得突破,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,爭創國家級科創平臺,保持核心技術國際領先。產業培育方面,積極引培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,規劃建設氫能產業園區,促進氫能產業“制儲輸加用”一體化發展,推動關鍵技術裝備及零部件本地化生產并鼓勵出口。示范應用方面,建立氫能基礎設施管理機制,開展場景創新,促進氫能多元化、規模化、商業化推廣應用。

《計劃》從技術、制造、應用、發展四個方面出發,提出11項重點任務。其中,《計劃》提到以臨空經濟片區為核心,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、海滄港區、同翔高新城片區、同安鳳南片區等作為協同區,構建“一核引領、多片支撐、多點應用”的氫能產業發展空間布局,推動產業集聚發展。
同時,逐步推進氫能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,首批在臨空經濟片區開通氫燃料電池公交示范路線,逐步拓展至氫燃料電池環衛車、渣土運輸車等市政車輛;支持在機場、港口開展氫燃料電池冷鏈物流車、重卡等示范應用;支持建設氫基綠色燃料加注中心,探索氫能在船舶、低空域經濟飛行器示范應用。此外,還要著力拓展氫能在其他領域的示范應用。支持綠氫在廈門市半導體、高端玻璃制造、稀土冶煉行業推廣應用;探索在算力中心、5G基站等高能耗設備使用氫能備用電源;試點布設氫能離網超充站,推動在有條件的園區建設含有屋頂光伏、制氫系統、儲氫系統、用氫系統的智能微網,探索培育“可再生能源+氫能制儲用”一體化應用新模式,促進電能、熱能、燃料等異質能源互通應用。
為加快推動氫能發展,《計劃》提到要統籌規劃建設氫能基礎設施,并建立多渠道氫源供應體系,逐步構建低成本、低碳化的多元制氫體系,與漳州、泉州等周邊工業副產氫豐富地區開展合作,推動建立廈漳泉氫能走廊,發展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。此外,積極開展氫能領域國際合作,鼓勵各類創新主體開展氫能領域國際聯合研發,積極構建國際氫能創新鏈、產業鏈。探索與“一帶一路”共建國家、金磚國家開展氫能貿易,支持制氫裝備、儲氫材料及裝備、氫燃料電池、氫能汽車等核心產品出海。